包装以及环境的关系中
包装以及环境的关系(中)
近年来,人们把一次性发泡餐盒、塑料包装袋废弃物形象地称之为“白色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费的快餐盒大约60亿只左右,方便面碗50亿只。
据资料显示,普通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周期为200年左右,这些在短期内不能降解的塑料包括农膜、方便袋,一旦被混入田地,将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果被牲畜误食,轻者消化不良,重者会造成死亡。如果被焚烧,则会释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果散落在城市或旅游区,不但影响景观,还会堵塞水道。如果漂浮在湖泊河流,会破坏水质,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据统计,如果每亩土地残留废塑料4公斤,可使玉米减产20%、小麦减产14%、蔬菜减产30%。
除了塑料包装以外,其他种类的包装也存在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们生存的问题。据报道,在辽宁大连某工地,一位工人用焊枪正在割开一桶沥青,意外发生铁桶爆炸,造成工人死亡。长期以来,我国沥青一直沿用铁桶包装。不但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使沾满沥青的废铁桶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除此之外,带有塑料复膜的书刊样本、纸箱,给造纸厂回收带来麻烦。还有扔在道路上的碎玻璃瓶、流向河流的造纸厂排出的废水等等,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发展包装与保护生态环境
包装能够使商品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包装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并不出在包装上,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包装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包装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要为人类创造一个洁净、清新的环境,要回归大自然。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发展包装应对环境无害,即发展那些能循环复用或再生利用的包装。包装产品的设计要遵守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使用以及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整个过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3.过度包装浪费资源
近年来销售包装有越来越豪华的趋势。过度包装正在使包装的本来意义变了味儿。中秋节前夕,在沈城的某个大商场月饼柜台前看到,外用镀银的金属盒,内用精致的木质盒包装的八块月饼,售价为2988元。商品包装的价值早已大大地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过度包装现象的后果,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而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适度包装,就会让地球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限制过度包装、倡导“适度”包装、努力使包装减量化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如美国的康涅提格州1990年提出一项法案,要求在商品包装中大力提倡“适度包装”。一向重视包装的日本也在大力提倡“适度包装”,以节约原辅材料、减少废弃物、限制一次性包装。如松下电器公司要求在两年内将EPS缓冲材料的用量减少30%。这些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发展绿色包装
1.社会进步与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概念。它是人类文明的体现。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叫生态包装。
21世纪是绿色革命时代。绿色包装将成为世界的主流。绿色包装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专家指出,发展绿色包装要从源头抓起。即在给产品设计包装时,就要考虑该包装是否节约资源,是否能够再生和循环利用。使设计者做到在满足产品流通及美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包装的体积、重量和数量。
在开发新材料方面,我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可降解塑料、纸浆模塑材料、植物纤维等在包装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
我国现阶段开发的降解塑料,一般来说还只限于在塑料中加入淀粉、光敏剂等物质。严格地讲,这不能算真正的降解塑料,只能叫塑料混合物。因为这样的东西分解后,塑料不会消失,它将残留在土壤里,形成二次污染。专家指出,推广使用这样的产品一定要慎重。
2.立法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包装立法作为协调包装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德国政府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一项旨在减少包装对环境影响的包装条例。规定,工业企业和商业界要回收及循环再利用已使用过的包装,并鼓励专门的回收公司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分类及循环利用。(未完待续)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